影響力領導 - 主管如何啟發團隊行動?

  • 作者: Kerwin Ho
  •  
  • 刊登日期: 2025-02-07 07:15:15
  •  
  • 158 人已經看過
  •  
  • 職場技巧
about-image

團隊執行力不足時,有人選擇開更多會議,有人選擇增加制度規範;但越是強推,越難推動。

你可能已經發現:只靠職級與責任,並不足以令團隊主動投入行動。

在現今職場,真正能推動人改變行為的,是信任,是共鳴,是說服的能力。
這就是為甚麼影響力領導(Influence-based Leadership)已成為每位主管的必備能力之一。

它不是聲線響亮,不是權力壓人,而是懂得如何連結團隊的動機與目標,讓人「心甘情願」地跟你走。

從內部認同,到行動出發。


當權力不再等於說服力,影響力就成為主管的關鍵資產

昔日管理講求「下令→執行」的線性結構,但在今天這種扁平、跨部門、彈性工作的環境下,命令未必可行,合作才是王道。

根據《Harvard Business Review》的研究指出,高影響力領導者能夠提升項目推動力、加快決策共識達成率,並顯著強化員工參與度與承諾水平。

這代表:影響力,等於加速器。主管若未能發揮影響力,即使擁有權責,也難以帶動整個團隊節奏。



常見的影響力障礙

1|說得好,但無人跟

  • 背後問題:主管只傳達「任務」,但未建立「意義感」與「關聯性」
  • 建議:在交代任務前,先回應一個問題:「為何這件事值得做?」

實用句式:「今次項目的重點不止在交付,更會影響未來客戶對部門能力的第一印象。」


2|同意時點頭,實行時遲疑

  • 背後問題:團隊缺乏參與決策過程,只是被動接收
  • 建議:建立**參與式領導(Participative Leadership)**的氛圍,讓成員從起點就參與其中

模擬場景:

「如果你係客戶,你會最著緊這個方案邊一部份?不如大家講一講最關鍵的地方,我地一齊優化。」

這類提問方式屬於協同影響技巧(Collaborative Influence Skills),能強化投入感與共識形成。


3|覺得團隊「唔主動」,其實係信任未建立

信任(Trust)是影響力的基礎結構。研究顯示,在高信任團隊中,領導者的建議更易被採納,亦更易被延伸至行動。

主管可從以下三個維度建立信任感:

  • 一致性(Consistency):說過的事有跟進,交代的事有回應
  • 共感力(Empathy):遇到阻力先理解再處理,而非即時反駁
  • 透明度(Transparency):工作目標與策略能夠向下開放,讓團隊理解全局


如何實際提升你的影響力領導能力?

建立「影響力四種技巧」:

當你想要團隊採納某項行動時,可嘗試整合以下四種技巧:



善用「影響力語言技巧」:溫和堅定,引導而非指令

影響力領導的精髓之一,就是懂得「點講」比「講啲咩」更重要。尤其在權威式管理失效、跨代團隊崛起的今天,管理者若仍然用命令式語氣發話,只會令員工出現抗拒、無動力、甚至被動服從而非主動投入。

語氣,是影響的第一層心理介面。

以下這三句影響力語言,是我們在領導訓練中最常教授的基本結構,並非技巧表面化,而是來自實證心理學的語言框架:


 「不如我哋一齊試試⋯」 → 溫和引導(Gentle Prompting)

 適用情境:當團隊面對新流程、未熟悉任務,主管希望帶動實驗與行動時使用。

 影響邏輯:這句說話內含「選擇空間」、「一齊做」的心理暗示,減低員工壓力與失敗恐懼,營造「可以錯」但「唔孤單」的安全感,有助提升初步行動意願。

實際例子:

面對新CRM系統推行,主管對同事說:「不如我哋一齊試試呢個流程,睇吓邊個位最唔順,咁我哋可以一齊優化返。」

這不只是一句提議,而是一種語氣上的陪伴感,將「任務」轉為「合作」。


 「你認為哪個方向最可行?」 → 喚起內在動機(Ownership Activation)

 適用情境:當員工交出一個提案/草稿,主管想推動對方再深入思考、主動改善,而非直接否定。

 影響邏輯:這句說話可讓員工覺得「主導權」在自己手中,有助啟動責任感與投入度,強化自主性(Autonomy)與解難意識。

實際例子:

當同事提出一個初步營銷策略時,主管回應:「我哋目前有三個選擇,你覺得邊個方向最可行?咩原因?」

這種 封閉式提問 (Close-ended Questioning) + 開放式提問法(Open-ended Questioning)
相輔相成更具引導效果,亦能提升解決方案的質素。


「我有個建議,你幫我諗吓是否實際?」 → 給予尊重感(Respect + Inclusion)

適用情境:當主管已有初步想法,但不想硬推,反而希望邀請對方共同優化。

影響邏輯:這句說話展現了「合作對等」的語氣結構,同時釋出信任訊號:
主管願意聽意見、願意讓步

(註:而且「幫」字可以令到聆聽者感到重視,保持正向的溝通氛圍)
(筆者Kerwin過往回憶:過往曾經於某些企業進行培訓前的評估期間,聽到不少主管說:「你同我做呢樣野」,顯然這種命令式的委派,令下屬感到不快,造成「口應心不應」的局面,希望各位企業們可以多加留意。)



好,回到剛才的情境,這會讓團隊感受到被尊重與參與,而非只是被告知。

實際例子:

「我有個初步建議,不過未必最實際,不如你幫我諗吓,睇吓係咪work?」

在多數情況下,這種語言會令團隊成員更願意參與調整過程,甚至提出更好的建議。



結語:主管的影響力,不是「話事」,而是「帶動」

說服力強的主管,不等於講得響;真正有影響力的主管,是讓人「自願想跟你做事」。

在今日這個高透明、重協作的環境,影響力不再是個人魅力的附加值,而是每位主管應具備的核心領導能力(Core Leadership Competency)。

Mirror Mind 新世代學院的《影響力領導技巧》課程,正是為主管設計,結合應用心理技巧、語言策略與情境模擬,幫助你在沒有壓力下仍能引導團隊前行。如你希望培養一支能自動自發、與你同頻前行的團隊,歡迎了解我們的方案。

為何選擇Mirror Mind

Mirror Mind 新世代學院以教練技巧及培訓,幫助企業及社區跨世代共融,提升本地企業及人才競爭力。

擁有 2,000 名學生

大量真實客戶案例

培訓超過 7,000 小時

擁有豐富業培訓經驗

橫跨 30 多個行業

為不同行業提供合適培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