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管理者的應用:你必項要了解團隊四類員工

  • 作者: Kerwin Ho
  •  
  • 刊登日期: 2020-04-13 22:51:30
  •  
  • 2516 人已經看過
  •  
  • 職場技巧
about-image

因應不同程度的「意義」和「表現」,應用於領導管理及激勵員工。

 

作為管理者,如能知人善用、將下屬的強項及團體的績效發揮至最高表現,相信是大多管理人員的理想目標,可是實際上工作起來,倒是另一回事:工作指標帶來的壓力、團體久缺動力等等,令你喘不過氣來,畢竟工作佔了人生三份之一時間,若然管理者所用的管理方法未見效,甚至員工關係不理想,聽起上來好像有點跟自己過不去。

 

接下來,我將會向大家簡介一個教練工具,除了適用於員工管理,更可用於自我覺察,務求大家從生活上了解自己多一點。先舉個簡單的例子:

假設你的興趣是烹飪的話,你會發現,即使沒有人推動下,自己也會去烹調,甚至主動研究烹調的細節:調味的成份、食物的質感、溫度的控制等等,即使會弄得廚房一團糟,亦不會令你減少對烹飪的意欲,因為你感受到烹飪帶給你的意義。

那是「意義」的關係 (亦即是動力)。

 

從另一方面看,即使你喜愛烹飪,但可惜烹調表現強差人意:未能掌握工具運用、忽略調味細節、遺忘製造步驟等等,誇張點說:介乎「地獄廚神」的水平,表現的落差源於你未能掌握執行事情的細節。

那是「表現」的關係。

從以上烹調的例子,我們看到兩個層面:「意義」和「表現」,將這擴展至生活上各種事情 (例如:工作技能、興趣、人際關係),我們可以問自己兩條問題:

 

事情帶給你的意義和動力? (高 / 低)你對事情的表現如何? (高 / 低)

將事情的「意義」和「表現」連上圖表關係,可見下圖參考。好,返回職場角度出發,當我們管理員工的時候,可分為以下四類員工:

 


 

第一類:Dreamer (夢想者)工作表現水平以下,但清楚工作帶來的意義(例:對工作有目標、有理念,但實際執行時欠缺執行力,例:工作步驟、程序、細節、策略等等)

 

第二類:Performer (表現者)工作表現達標,但找不到工作帶來的意義(例:員工能完成指定委派的工作,但有種「為做而做」的感覺,缺乏動力和自主性,或者可俗稱為典型「揼石仔」)

 

第三類:Baby (嬰兒)工作表現水平以下,亦找不到工作帶來的意義(例:員工找不到工作意義、欠缺動力,而且表現不到工作應有的水準,最令人力資源管理者感頭痛的情況)

 

第四類:Self-Actualizer (自我實現者)工作表現達標,清楚工作帶來的意義(工作動力高,有方向、有計劃之餘,同時有能力執行計劃)

 

 

不論是企業培訓或是教練談話,我們可視乎以上四類不同的員工,進行各種形式的培訓或教練談話,例如:教練對方的表現 (Performance Coaching)、教練對方的意義 (Meaning Coaching)、啓導計劃 (Mentoring)等。

 

從人力資源管理者和培訓從業人員角度出發,除了可應用於招聘、培育人才、管理接班人計劃,尤其應用於跨世代員工管理較為見效 (不同類型的「意義」和「表現」程度,跟嬰兒潮世代、X世代、Y世代、Z世代的關係密切)。


作為打工一族、自由工作者或正在創業路上,你是哪一類型?
從人生三分之一的工作時間中了解自己多一點,也不為過。


為何選擇Mirror Mind

Mirror Mind 新世代學院以教練技巧及培訓,幫助企業及社區跨世代共融,提升本地企業及人才競爭力。

擁有 2,000 名學生

大量真實客戶案例

培訓超過 7,000 小時

擁有豐富業培訓經驗

橫跨 30 多個行業

為不同行業提供合適培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