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新世代,通常於搜尋器中,最常出現「新世代管理」一詞,但對於新世代甚至千禧一代來說,他們跟本不愛被標纖,更談不上管理。但作為團隊管理者或部門主管,直白點說,新世代管理對企業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課題,但與其說新世代管理,倒不如先談談「如何與新世代溝通」吧,特別是千禧一代。
千禧一代對他們從就業經歷中獲得的期望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。千禧一代普遍受過高等教育,對科技熟練應用、非常自信,能夠勝任多項工作的潛質。然而,他們對自己有一定高的期望、心底裡很想團隊合作,但對他們來說,他們心底裡也存在不知所措,因為他們畢業離開校園,尚要時間適應職場新圈子,普遍他們會使用學校同學之間的溝通方法,與職場上人際相處截然不同,職場的同事關係講求績效表現,因此當他們離開校園後,以至投身職場初時,未必很快「跟到Bit」,自在地表達自己。
從最近這十年起,管理者已一直面對著新世代團隊的加入,而彼此新舊兩代於溝通方面出現「牛頭唔搭馬嘴」。管理者可以參考以下兩種空間,使千禧一代感到被注意和尊重。
創新空間:開發工作新項目,記住預埋新世代
來到這裡,可先瀏覽你公司的網站,從而想一想自己團隊有否開發新項目的可能性。當部門團隊有新方案構思,不妨邀請年青同事一同參與,只要你真誠地邀請他們參與,他們會願意分享並討論新項目的建議,年青新世代雖然尚欠經驗,但正因為沒有過往的枷鎖,反而敢於創新,對部門的工作將會受益。讓新世代的想法直誠表達,是團隊與年青人的溝通方式,相反,如果公司一成不變,工作流程過於守舊死板,反而會讓千禧世代感到沉悶,感覺自己不受尊重,長此下去,只會「Resign無限Loop」,浪費人力不足招聘的成本。
社交媒體空間:透過社交平台,讓他們成為「大使」
所指的「大使」,不一定是代表團隊部門或是公司品牌那麼大陣仗。
我們認為工作上的一些瑣碎事,但對於千禧一代來說,已足夠一定的話題性。憑著他們對各種社交媒體的懷抱:Facebook、Instagram不在話下,還有Snapchat、Patreon、Telegram等等。舉個例子,假如你是新世代同事的主管,可以準備一些小禮品鼓勵他們 (未必一定是貴重物品),日子越瑣碎越窩心,而我們亦毋須期望有回報。雖然他未必會表露出來,但說不定,你工作對他做過的好事,或許會不知不覺出現於他們的限時動態內呢,所以千禧世代其實是企業最好的KOL (前題是:如果你平時待他們不算太差的話)。
除了以上方法,企業其實有很多方法及空間,讓年青新世代加強工作歸屬感。只要企業開放給予年輕同事嘗試,他們是感受到公司的誠意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