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世代 (Gen Z) 投入職場,已不是新鮮的事,企業必需面對與新世代溝通的問題,如果未能與年青一代共事相處,如何努力管理團隊,也是徒然。
除非我們的工種只對著機器,一般而言,溝通佔我們的職場生活大部份時間。舉個例子:假設員工在工作上有些嶄新的想法,大多會以電郵、面談等各種方法說服上司,因此職場溝通像是從一個腦袋,透過不同方式,傳送訊息至另一個腦袋的遊戲。
放膽讓Z世代籌備的「作品」
筆者曾為前公司負責內部培訓,須為每季培訓課程作電郵宣傳,題材不限,只要吸引到同事參與公司培訓,便是我們的首要任務。於是,我委派一位新入職的Z世代下屬,主力籌備電郵,我初時問他:「對於電郵主題方面,有否特別的構思?」他只沉默幾秒,然後點頭,未有直接回應我的提問,但我即管放膽讓他試。
過了一小時,我好奇地詢問他籌備工作的進度,他說:「OK,整梗」回應簡短但意思抽象,我本來想繼續追問詳細情況,但為免讓他覺得我很煩,唯有耐心等候。
再過多半小時,我嘴巴雖說放心,但其實是擔心,忍不住再問他需否協助,他回答:「得!OK嘅、OK嘅!等等先…信我!」心裡跟自己說,給點耐性,讓他發揮吧。
十分鐘後,他的「首發作品」終於完成,讓我深刻的是:雖然他為了這電郵的附件插圖,花了三小時,且文字內容只有幾行,但勝在插圖抵死,視覺效果強烈。這開始令我對新世代感到好奇,從不同角度研究新世代的特質,例如工作意義與表現的關係。
提高新世代的生產力和參與度
然而,有研究調查指出,視覺訊息的傳達能,能有助提高新世代的生產力和參與度。調查共訪問4,500的新世代員工,他們分別來自六個不同國家,調查發現,新世代員工普遍喜愛視覺效果的溝通交流,而且傾向視覺訊息的喜愛度,更比嬰兒潮世代 (Baby Boomer) 員工高出兩倍。
回望Z世代的成長道路,五光十色的App陪伴他們長大,例如:SnapChat、Instagram、Facebook (筆者甚至聽不少新世代的說法:Facebook是「老餅」才會玩的),Z世代由孩童時已有著各種科技刺激眼球,久而久之,我們可理解到Z世代如何以視覺感官去認知世界、探索世界。
視覺型同事的管理小貼士
從應用心理學分析,每人有著各種不同的溝通傾向,而視覺型 (Visual) 屬於其中一種溝式媒介的類別,綜合以上分析,假如大家發現身邊的Z世代同事有以上的「視覺型」特質,不妨試試以下方法,與新世代員工相處:
- 鼓勵創意,發揮想像空間:相比起上一代的前輩,新世代員工雖然經驗尚淺,但正正因為沒有受過往經驗束縛,創造力豐富,諗橋、諗Gimmick,很可能超乎我們想像。
- 畫面感的表達:與新世代溝通時不妨帶多點畫面感,交代工作時繪形繪聲,讓他們幻想到工作完成的模樣,增強他們的行動力。相反,給予刻板的家長式指令,他們只會為做而做。
- 新世代善於運用科技:於現時的文件工作上,少不免用上科技元素,特別是整圖剪片方面,不妨交給他們嘗試吧。
對我而言,不同年代的員工均擁有不同的特質,標籤無益。而且,我們斷不能將所有Z世代歸納為視覺型,重點在於如何善用各種世代特質,從統計學角度看待不同年代的特質,相對更加有意義。
以好奇心走進新世代的世界,努力發現他們的特質吧,說不定,新世代同事將會是團隊的奇葩。
資料來源:
TechSmith
Knott, R. (2017). New Research Reveals Failing to Focus on Visual Communication Threatens Productivity and Engagement Levels. United States.